有无原本不会粤语,但后来学会了的朋友来分享一下感受吗?
哈哈,这个必须得我回答才好啦!其他人边个都唔得!
我是地道的北方人,河南驻马店,母语,河南话。大学四年在广东江门度过,去广东的原因就是因为对粤语非常感兴趣,对广东这个地方非常感兴趣。最终广东果然没让我失望,山清水秀,人杰地灵。首先附上我在广东游玩的照片:
接下来我们好好谈谈粤语的事情了。我学校所在的江门市属于珠三角西岸的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但是相比北方大部分地方还是要好很多。这里的主要方言是:粤语-四邑片和广府片;客家语-粤台片。这样说可能太过专业。其实就是说,这里的方言是粤语次方言和客家话。
在学校里面的第一工作语言是普通话,在非正式场合甚至亚正式场合,粤语广州话也会成为工作语言。所以,我的粤语听力环境非常有保证,几乎每天都听到最纯正的粤语。
我刚来广东时,听粤语一脸懵逼,甚至连数字都听不懂。就是这种状况,强制把我分到了听不懂粤语的一群人里面,这个时间我才知道,广东也不是***都会粤语,在广东,有三大方言:广府话(粤语),客家话,闽南话(潮汕和雷州话)。其他方言区的很多人只是能听懂粤语,但是说的不好。还有,广东本地人一般把粤语称为“白话”,而不是粤语。外省人才常用“粤语”这个称呼。
刚开始就听到广东人经常说“母鸡啊”,我不得不由衷的表达我的惊叹:怎么常把动物挂在嘴边?后来才知道这个就是“不知道”的意思“唔知啊”!慢慢地,我问同学粤语数字的发音,“yat yi sam sei ng luk cat bat gau sap bak cin man(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nei hou(你好)qi suo(厕所)”这些简单的日常用语。随着跟大家了解的加深,我不可避免的加入到了骂人的行列中,因为粤语里面骂人的言语非常丰富,并且充分发挥了汉民族骂人的“优良传统”,我的词典里马上就出现了“suo hai(傻嗨=***)diu sei nei(叼死你),ham ga can(含家产)diu nei lou mou(丢内楼某)”算了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有些字我是故意写错,写出来不好看。
大学课余时间很多,我就开始找一些教程看,在网上能找到很多90年代北方人来广东学习粤语的教程。这些教程马上入了道,日常用语在书写层面通吃了,通过***我的口语能力没有多大提升,倒是让我的听力好了很多,简单的话都能听懂了,我还看了很多粤语原版电影,这成了我的习惯,现在看香港电影我就直接看原声的,不再看国语的了!真正让我口语能说出来的还是后来的实践了。大学做***挺多,有几次去了非常偏远的乡下小镇,这些小镇的人部分不会说国语,甚至有些听都听不懂,所以我发***到了偏僻的地方想问路时,没有年轻人就只能问老人,他们听不懂的话,我就说我的粤语,谁知他们立马就听懂了,我就说地名,然后说“系边?”他们就明白我的意思了。再后来,我就能组句子了!
现在想想,四年的大学经历还是挺有意思,虽然本专业没学好,总算是把一门方言掌握得可以交流了。粤语歌曲手到擒来,必须得说我这个北方人能把粤语说成那样还是很厉害了,我先自得一下!!当然此处得强调一下,我的国语也非常不错。
学白话也是因为环境、工作的需要。
现在的广东及港澳,能听懂且会说普通话的人是越来越多。从两广以外(广东、广西很多城市也不说白话)省区初次来到广东,即使不懂白话,出行或交流不会有太大问题。
但十几年前可不是这样。除了深圳,因为是***城市,通用的是普通话。在珠三角的广州、东莞、佛山、中山等城市,街巷通用的语言还是白话。尤其是一些年龄比较大的老人家,听不懂普通话,需要问个路什么的,根本没法交流。记得曾经在广州的麓景路问一地址,老人家人挺好也有耐心,但语言的障碍,连比带划彼此也没有弄清楚。
这样的情况去到珠三角城市的老城区会常遇到,所以如果不常去,也就不会有动力去学粤语。当然还有就是如果周围的同事都说普通话,也没有学白话的环境与氛围。
当白话成为工作语言之一时,形势所逼就必须要去学了。那时很多在大陆工作的香港人还不太会普通话,香港公司的职员就更不用说了。虽然公司没有明文要求一定要会白话,但开会时香港人之间习惯于讲白话,完全听不懂岂不闹笑话。一段时间内***如没有听明白,他们可以用不太熟练的普通话复述一次,但这样的状况肯定不能长期下去,所以学广东话是必须要做的事。有这样的环境,熟悉起来就比较快。首先是能听懂,然后才是学说白话。
当我们抱着跟他们学说广东话,香港同事其实也希望跟我们学说普通话。那时香港回归没几年,也是大陆开始影响香港的时期,一些香港人因为工作需要还花钱去学习普通话。公司内部有这样的环境,香港同事也不会放过的。一两年过后,我们学会了白话,虽然说得不是很地道,但沟通交流是没有问题的。香港同事更愿意跟大陆同事用普通话交流,他们的普通话进步更快,说得更好一些。
印象最深的是一位香港老太太,当时都已经五十多了,通过电话及每周来一次大陆,后来都能用比较流畅的普通话与大陆同事交流。所以前段时间看到香港浸会大学的学生因为普通话课程的所作所为,有点匪夷所思。
非常感谢各位对粤语文化感兴趣。其实这个问题,那些广东的外来媳妇是最有发言权的。这说明学语言,语言环境是最重要的。粤语虽然是号称粤语,但是在广东也不是全是说粤语的,而且在很多地方还存在着方言版的粤语,比如云浮罗定一带说的就是"能古话"。要说最地道的还是在广州与一些小镇,而佛山以西至广西钦州南宁等一片广府文化区域则是因为外来人口少,经济的欠发达,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小,从而保留着最原汁原味的粤语文化,包括风俗语言等。这些地方的一些老人甚至还能写出某些已经失传的粤语文字,尤其骂人里的"嗨"字的原型字,它们都是粤语所独有的文字。骂人词,是粤语最具特色、最接地气、最丰富、最精华的表现所在。学会用不同的词汇骂人,你学的才算是真正完整版粤语。
苹果六手机按住中间的头为什么说的是粤语话?
貌似没有哪个导航是有广东话的吧,腾讯地图是一个很不错的软件,你下载了离线地图之后不但可以看到一般的地图,还能看到离线的街景地图,还能设置离线导航呢,这些都是一般地图所没有的功能,是出行的必备神器。
苹果六手机按住中间的头为什么说的是粤语话?
貌似没有哪个导航是有广东话的吧,腾讯地图是一个很不错的软件,你下载了离线地图之后不但可以看到一般的地图,还能看到离线的街景地图,还能设置离线导航呢,这些都是一般地图所没有的功能,是出行的必备神器。
1950年的代步工具是什么?
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
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通常是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人骑上车后,以脚踩踏板为动力,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英文bicycle。其中bi意指二,而cycle意指轮,即两轮车。在中国内地、***、新加坡,通常称其为“自行车”或“脚踏车”;在港澳则通常称其为“单车”(其实粤语通常都这么称呼);而在日本称为“自転(转)车”。自行车种类很多,有单人自行车,双人自行车还有多人自行车。
可以作为环保的交通工具用来代步、出行;越来越多的人将自行车作为健身器材用来骑行锻炼、自行车出游;自行车本身也是一项体育竞技运动,有公路自行车赛、山地自行车赛、场地自行车赛、特技自行车比赛等。
截至2019年,我国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近4亿辆、电动自行车近3亿辆,均位居世界第一。
1950年那时候的代步工具有:一是绿皮火车烧炭蒸气的那一种,第二个是自行车,那时候的自行车不是说***都能够骑的相对于那种富裕的家庭才能有自行车,还有一个就是摩托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学会粤语之交通出行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学会粤语之交通出行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