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两汉时期,建安时代的骚体文学有哪些变化?
关于两汉文学和建安文学,这个问题我在上大学中文系是必须学好的《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课,如果主课有一个没有考及格,补考又不及格,那就要留级,不像现在的大学生那么轻松愉快。
至于“两汉时期与建安时期骚体文学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我是非常熟悉的,它们之间既有相同,又有不同,具体情况见下文:
1,两汉时期的骚体文学叫“汉赋”,这是一种新兴的文体,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它兼收并蓄《诗经》、“楚辞”、先秦散文等诸种文体,从而形成了一种容量宏大,颇具表现力的综合型文学样式。
例如贾谊的《吊屈原赋》是骚体赋,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汉赋正式形成,而司马相如作品的是汉赋的顶峰。
在这之后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都是汉赋力作,而张衡的《归田赋》还开启了抒情小赋的先河,其中司马相如就是西汉辞赋家,《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书称他是汉赋的杰出代表。
2,以“三曹”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所谓“三曹”即指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七子”就是指汉末作家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他们均能文善诗,且与曹氏父子关系密切。
建安时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俊才云蒸”的时代,大量作家和作品涌现出来,使各种文体都得到了发展,尤其是诗歌方面打破了汉代四百年沉寂的局面。五言诗从这时开始兴盛,七言诗在这时也奠定了基础,历代文学评论家都把建安时期骚体文学看作文学的黄金时代,一代伟人,新中国的缔造者******对建安文学有所点评,具体情况见图片。
建安骚体文学与两汉时期相比较,题材大大扩展,社会责任意识与愤世疾俗精神日趋淡化,体制短小精致,句法骚散结合,艺术风格由典雅平正转向慷慨悲凉,这一系列的变化呈现出个性化与抒情化的鲜明特征。之所以出现这种转变,根本原因在于独立开张的建安人格的形成、昂扬奋发的文学精神的复兴和悲歌心态的激发,也即创作主体总体素质的深刻变化。此外,也与骚体文学自身传统和发展演变逻辑的制约有关。
骚体文学从战国时代产生开始,经由两汉,发展至建安时期,无论题材内容还是艺术手法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建安骚体文学与两汉时期相比较,题材大大扩展,社会责任意识与愤世疾俗精神日趋淡化,体制短小精致,句法骚散结合,艺术风格由典雅平正转向慷慨悲凉,这一系列的变化呈现出个性化与抒情化的鲜明特征。
之所以出现这种转变,根本原因在于独立开张的建安人格的形成、昂扬奋发的文学精神的复兴和悲歌心态的激发,也即创作主体总体素质的深刻变化。此外,也与骚体文学自身传统和发展演变逻辑的制约有关。
在题材内容方面,原初及两汉骚体题材多集中于国家政事、悲士不遇、悼骚寓志、玄思神游,建安骚体则普遍地自开生面、无复依傍,描写现实百态,兴发人生百感...
而骚体文学作为一种独立的专门文体,它在建安时期向个性化与抒情化的转变,其原因不仅系于整个建安文学所共...
相比两汉时期,建安文学有两个变化,一方面是个人意识的初步觉醒,另一方面是对艺术的自觉的追求。而这两个方面,又使建安文学相较汉末文学有了显著的进步。
如曹操的《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可以看出曹操的***,个人的印记。这是汉代诗歌所没有的,诗的第一节表现了对人生短暂,借酒浇愁的感慨,而下面则写出了天下贤才归于麾下,成就功业的愿望。这本是一首劝酒歌,可是从曹操笔下,我们看出了感人肺腑的力量。那种对人生的深沉感慨,那种孤独无助的心情,那种矛盾与忧虑,那种慷慨与悲凉,让读者无不受到感染。
说到个人意识的觉醒,曹操的不少乐府诗也蕴藏着个人的***,深沉而慷慨。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蹊谷为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在这首诗里,我们看到了听到了,已经不是诗人在行军途中的***,而更是他在人生路上的悲鸣。他在人生路上战胜了自己,他是英雄。
而除此之外,在他们对个人意识的追求中,又表现出了个人对社会的关注和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渴望。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建安风骨。他们是曹氏父子为中心的当时的一些文人,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共同的文学风格。一方面是对社会***和民生的疾苦的关注,充满着悲天悯人的情调。
曹操的《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写出了战乱给百姓带来的灾难而另一方面是表现了乱世英雄建功立业收拾旧山河的使命感和雄心壮志,从而形成了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诗歌风格。
如曹操的《观沧海》,既有曹操对自然美的艺术追求,又有收拾旧山河的壮志雄心。
关于建安诗,我们就说到这里吧,我们看到了人的意识的觉醒。对社会的关注,对百姓疾苦的悲鸣,因而使诗歌更具有了深度和广度,更提高了诗歌的层次和高度。
2020年,能写一首诗送给自己吗?
七律
梦醒
我借天涯水一千,
洗清六十不堪年。
方知利禄如尘土,
才觉功名像夕烟。
淡泊明心辞苦恼,
闲情雅致得怡然。
孤云野鹤山林处,
也学陶公种菊田。
作于:琼海
2019-12-28
那些让你难以忘记的家国天下的诗篇,你还记得吗?
‘∵谢谢您邀答。回首教书生涯,感慨万千,读过的难以忘却的家国情怀的诗篇,还真的不在少数。为叙述条理清晰,现就唐宋两朝阐发家国情怀的名篇分述如下:
王昌龄的《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是一首忧国忧民,表达家国情怀的名篇。秦时明月汉时关,极言旷日持久地边关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万里长征人未还,巧妙地写出了路途之遥远,妻离子散,征未有家不能归,妻子翘首盼丈而不得见的酸楚,以及怨怼边关兵燹的愤懑之情。既而又渴望朝庭为何不派遣李广一样的飞将军?最后诗人还是回到祖国这个大胸怀上,不管战乱何等频仍,还是要痛仇敌忾,"不教胡马度阴山"!
另一首是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此诗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教科书式的格律诗,又是一首表现诗人听到官军收复河南蓟北的狂喜心境的家国情怀的代表作。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山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诗人闻听官军平息安史之乱的喜讯,涕泗横流湿透衣裤,(衣裳古为两个词,衣为上衣,裳为下裳,即裙裤)高兴的放歌纵酒喜欲狂。客居蜀地的妻子将伴青春绿水喜归故里!思乡心切,堪比飞箭,一骨脑儿巴峡穿巫峡,倏而襄阳至洛阳。期盼国泰民安,休养生息的家国情怀,跃然纸上。
其三,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廖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摇,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诗人同国家同破碎,同浮沉,为正义而斗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铮铮铁骨,彪炳史册,激励后人的家国情怀,永垂不朽。
縂上所述,表达家国情怀的诗篇不只如是几首,凡是流传千古的爱国志士,他她们都留下过动人的诗篇。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时候,希望您多读多选些散发正能量的诗篇,弘扬爱国爱人民的精神!
就此搁笔,不知是否如您所愿,限于水平,只能如斯,谢谢您的信任。
谢邀。
古代儒家讲究修齐治平,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家国情怀,历来为文人墨客推崇。其中诗词,更不乏可观者。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放翁此首绝句,之所以能流传千古,是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年忧的最好注释,也是对收复河山的无限向往和美好祝福,悲情中又藏着希望。
再看下一首
《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
明·郑成功
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
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被称为国姓爷的郑成功,这首诗可谓烟尘滚滚刀光剑影,豪迈大气而又自信满满。言为心声,诗作英雄胆。
再来一首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少保这首名篇,是在兵败后狱中所作。元太祖忽必烈慕其忠义才华,为劝降是想尽办法。耐何文天祥心比金坚,不为所动。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孟子说“善养浩然之气”,文天祥正是因为这种浩然之气,才显其伟大与坚定。人以文传,此句当不朽。
再来一首词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后主这首《虞美人》,久经传唱为历代词家推崇,何以?
因其放不下的儿女情怀和故国之思。楼犹如此而人何以堪。
我泱泱中华,因其历受磨难而愈见坚韧,因历史之厚重而愈见广博。诗词之海既有春花秋月的伤感,亦有移山填海之豪迈。更有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诗之光才历久弥新更加璀璨。
篇幅限制,谨列以上几首,抛砖引玉,博诸君一笑耳。
这样的诗篇很多。为了节省时间,我只提句子,你上网查全篇。
南北朝佚名:“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杜甫:“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岑参:“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王昌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岳飞“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辛其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郑成功:“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吉鸿昌:“国破当如此,我何惜此头”。
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
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谢谢邀请,我喜欢的三首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满江红》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现在农村随礼邻居是五百,好点关系是八百亲戚是两千起,这样多吗
现在婚葬稼娶,礼上往来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不小负担,在农村底收λ的人群出一次礼,打底也是200元,关糸少好一点就300至500元,亲戚关糸3一5千上万的都有,爱与面子,相互攀比,城里的上班一族更是了不得,一月工资不够随3份礼的,这种恶习恐怕谁都制止不了,国家在前进,人类在进步,所以随之以来的份子钱也是在大踏步的增长。
对于这个问题首先要问题主你指的是个别发达地区,还是全国广大农村。在我们宁波农村,随礼一般都达到了这个数,有的人家还要多,但总的来说还承受得住。因为二,三千元钱一般打工者半个月工资也可挣到了,再说又不是天天要随礼。但对一些贫困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农村来讲,是多了,如果碰到随礼多几次,一年收入都差不多要花光了。
礼尚往来,本是咱们中华民族的千百年来的传统习俗,随礼本意是大家凑些钱把亲戚朋友和邻居家要办大事能够办得圆圆满满。大家互相帮助,本来是一件非常完美的事,但如果超过了人们所承受的范围,反而成了一种负担,或者有人借机敛财,更让人反感。以上本人观点,请师友们评论
现在的农村,攀比之风曰盛,随礼也就水涨船高,上长了不少。
一是场面都不断扩大。
请客的事由也用愿来的娶(媳妇就)嫁(嫁姑娘)丧(父老殡葬)育(做满月),扩展到孩子升学,搬家,孩子当兵,过生曰等,让人迎接不暇。怪不得有人总结了退休四件事:过满月,庆喜报,吃婚宴,吊大孝呢。
二是请客人数增加。
过去,请客的范围拘限在亲戚朋友之间。现在呢,只要是认识,甚至只有一面之交,就会被请去喝酒。过去一般的就是十桌八桌的。现在一般都是几十桌甚至几百桌,场面可是壮大了不少。
三是礼金逐步增高。
过去的时候,喜事一张画(几毛钱),丧事一把纸。到了八几年,礼金就达到了3~5块钱。到了2000年以后,已经就沙升到了几十块钱,甚至100块钱。现在,农村的礼金一般还是100块钱,关系比较好的,能够达到200块钱。并没有像你说的那么高,甚至还相差甚远。下面做了一个***,反映了现在婚姻的随礼情况,请大家看一看。
***加载中...不会怎么说,农村随礼,也算是比较高了。虽然是礼尚往来,这些收入大都给了饭店,当要给别人随礼的时候,那就只好掏自己的腰包儿了。
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只要万众一心,杜绝酒宴,这种陋俗就会逐步得到控制。
我首先不乱办酒宴,不随便请亲戚朋友参宴,也不收随礼的钱。一切从我做起,从现在开始。
朋友、亲戚办酒宴,娶媳妇、嫁女儿、父母亡,只要请到必参加,随礼随行情。其它如生日宴、满月酒、升学庆,一概不参加。别怪我无情,是你怀不义。
只要***都怀赤诚心,***都有敬爱意,摆不摆酒宴也可尽心尽意。你若有钱就在父母面前多尽点孝道,比什么都好。
农村摆酒宴,浪费钱财,浪费时间。设力不讨好,众人有怨言。从今天开始,我们共同努力,禁酒宴除旧俗,节约粮食节俭持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成都慕致家居厂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成都慕致家居厂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