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文物鉴赏类的图书推荐?
你好,我是一名瓷器收藏爱好者,我给你介绍一下瓷器鉴赏类图书。对于瓷器鉴定入门的朋友,我推荐以下七本书。
阐述了中国历代陶瓷工艺的发展历程,也反映了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贸易往来等变迁。
中国陶瓷史 中国硅酸盐协会编
早的一本陶瓷谱系史,特色是偏重于工艺、制作技术部分的内容。
明清瓷器鉴定 耿宝昌著
详细讲述了明清各个朝代瓷器的种类、胎釉、器形、青花、颜色釉、彩瓷的时代特征、堂名款、底款书写特征、仿品特征等。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 马未都著
对陶瓷及陶瓷历史等层面做了宏观描述,也对历代名窑,以及宋、元、明等朝代瓷器做了微观阐释。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尤以大量生动实例为佐证。
瓷之纹 马未都著
以瓷器纹饰为切入点,把陶瓷纹饰作为文化现象研究,全书分成龙纹、植物纹(上下)、山水纹、人物纹(上下)、动物纹(上下)、宗教纹(上下)、图案纹、文字纹12篇。详细解读每种纹饰形成、发展、演变的历史,分析呈现在瓷器上的历史、文化、社会、工艺及审美心理等深层次原因。
瓷之色 马未都著
从陶瓷所呈现的色彩,这一直观的角度,研究各种颜色在陶瓷上的成因,不仅阐述其技术条件,更深层挖掘其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时代审美心理等问题,并分析其对于中国文化审美走向的影响。
北京出土瓷片断代与鉴赏 曲永建著
本书汇集北京数十位瓷片家精心收藏的瓷片精品,并配置以海量完整的局部放大图,还展现出了百余件未见存世完整器的官窑瓷片,组成了别开生面的庞大出土瓷片集,令人大开眼界,美不胜收。 精美的出土瓷片细部图片,充实的内容介绍,双语的完美诠释,构成了一本难得少见的出土瓷器研究工具书,对研究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以及中国陶瓷史,皆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1,那志良的《中国古玉图释》 他是台北故宫的,介绍的很全面。
2,书画的,看看杨仁恺的 他编了个《中国书画》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这个有一系列,包括中国青铜、中国建筑、中国陶瓷等当然只是***性的书籍,真正鉴定还是需要实际的东西~~~
3,《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中国历代书画鉴别文集》《真赝书画对比对比图录》挺好
4,《中国绘画赏析》天津大学出版社
5,《故宫珍藏书画精粹》北京出版社,6,《中国书画鉴定基础》四川大学出版社
7,《中国书画》杨仁恺,上海古籍出版社。
8,《中国陶瓷》冯先铭,上海古籍出版社,
9,《中国古陶瓷鉴赏与收藏》,张宁、杨俊艳,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10,《中华青花瓷》人民出版社,
11,《中国古陶瓷珍赏》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2,《元代瓷器》:叶佩兰著,九洲图书出版社,1998年出版。
13,《明清瓷器鉴定》:耿宝昌著,紫禁城出版社,1992年出版。
14,《青花瓷器鉴定》:张浦生著,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出版。
15,《中国古陶瓷鉴定基础》陈德富著,华龄出版社,
16,《古代民窑陶瓷》华龄出版社,
17,玉器:〈中国玉器〉方泽著,百花文艺出版社,
18,《中国玉文化玉学论丛》,杨伯达。
19,《玉器鉴赏与评估》 主编,赵永魁。
20,《中国出土玉器全集》 最近出的一套玉器全集,售价4980元~ 可以去图书馆看看有没有。
21,《中国玉器全集》,杨伯达
22,《茶壶珍藏》辽宁画报出版社,23,《古玩鉴定与辩伪》学苑出版社
24,《古玩收藏基础知识100问》主编:史树青,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5,《中国近现代书画真伪鉴别》大象出版社去年出的一套书,杨新主编
26,《商周青铜器》北京文物鉴赏委员会编,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27,《明清彩瓷》北京文物鉴赏委员会编,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28,《中国历代钱币丛书:中国古钱大集》华光普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9,《中国青铜器真伪识别》辽宁人民出版社
30,《中国漆器精华》福建美术出版社
31,《中国紫砂壶鉴赏》蓝天出版社,32,《鉴识鼻烟壶》福建美术出版社,33,《竹牙木雕》中国民间收藏精编丛书,上海文化出版社,
34,《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李松,贺西林著,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最基础的就对青铜感兴趣就《青铜器鉴赏》,书画、古籍、陶瓷器同理。
还有杂志《考古》等,赵汝珍的《文玩指南》,这个需要你辩证看待,不要全跟着走,看你兴趣在哪里,他分瓦器、陶瓷、书画等几个类别。
把基础器型、纹饰等记住搞清楚,以青铜器为例:先把所有基础器型记住,再记纹饰等,接着分年代记忆不同年代出现的器型、纹饰等,这些记忆请一定要找文物对应记忆。文物怎么找?你需要鬲,就百度,或者查阅《青铜器鉴赏》等书籍,有条件就逛省级及以上级别的博物馆(现在的博物馆都有网站了,网站查也挺方便),不要去私人博物馆,真***不确定,把你记忆的器型、纹饰等与文物对应起来记忆。
多去文玩市场逛逛,看见谁在那看东西,尤其年纪大的,装作你也有兴趣啥的凑过去听听他是怎么看的,会对你有帮助。
文物小圈子书籍不多,翻过来覆过去那么几本还动不动出版社不印了绝版了或者一套下来几千块往上血贵,有效利用图书馆,有些买不到的书图书馆有可能找得到。
最基础的就对青铜感兴趣就《青铜器鉴赏》,书画、古籍、陶瓷器同理。
还有杂志《考古》等,赵汝珍的《文玩指南》,这个需要你辩证看待,不要全跟着走,看你兴趣在哪里,他分瓦器、陶瓷、书画等几个类别。
曾经的虞朝真实存在么?
回答过一次关于虞朝的问题,这里再次回答,是想借此说一下关于历史研究的问题。
虞朝是否存在,是历史学界一个非常小众的问题,基本上是一家之言加上几个跟风者。
为什么那么多历史学界的重量级人物不去研究?因为这个问题的研究价值真的不大,除了把我国的王朝史向前推进了1500年,满足一下大家的虚荣心,还有什么用处?
而且可供研究的资料实在是太少了。我读大学的时候,大部分人报考研究生都选择中古史或近代史,很少有人选上古史,也就是先秦史。因为中古史近代史资料丰富,可供研究的问题多,将来写论文不发愁题目。
先秦史本来资料就少,民国时期的那些泰斗们又喜欢研究,能弄清楚的问题差不多都弄清楚了,弄不清楚的问题如果没有考古新发现,今天的人也很难弄清楚,而考古发现先秦时期的文物,少之又少。所以研究先秦史很难出成绩,就很少有人愿意去研究。
这样来看,说什么存在虞朝,很有标新立异的嫌疑。
仅仅依靠《尚书》《礼记》等史料中零星的记载和一些神话传说,再加上自己的一些哪怕很合理的推断,就能算是严谨的历史研究了吗?
历史学是一门科学!!!科学能乱来吗?历史研究应该是十分严谨的。我读过三本《中国古代思想史》,作者分别是胡适、郭沫若、顾颉刚,都是史学大家,但风格因人而异,水平也就分了高低。顾颉刚史学没问题,但文学水平稍差,有点像民国***吕思勉;胡适考据充分,论证严谨,文字朴实,水平最高;而郭沫若的整本书中,都充满着浪漫主义诗人的臆测,水平最差。
郭沫若是史学大家,为什么水平这么差?这是性格使然!所以他研究甲骨文很厉害,写的《青铜时代》也开了一代先河,因为研究这些东西除了考据论证之外,还真的需要一点浪漫主义诗人的想象力。
但并不是所有的历史研究都得靠想象和推断。
比如,虞朝是否存在的问题,我们就决不能靠想象和推断,而是得靠严谨的考古、考证和论证。
可是,可供研究的史料太少了。别说所谓的虞朝,就是夏朝是否真的存在过,在史学界都曾经长时间的争论。就是因为夏朝的时候还没有文字,史料太少,再加上没有有力的考古证明,即使我们有完整的帝王世系,很多国外的历史学家都不承认夏朝的存在,直到二里头遗址的发现才说服了一部分史学家。
而关于虞朝少的可怜的史料记载的可信度也是个问题。比如说,你说《尚书》《战国策》等等史料有零星记载,那我问你,这些记载就可信吗?
《尚书》成书时间在公元前5世纪,而所谓的虞朝在公元前36世纪到21世纪,两者相差了一千五六百年,你觉得这史料的准确度还能有多高?成书更晚的《战国策》之类的史料就更别提了!我如果现在告诉你一件汉朝的事情,而且没有出处,你会信吗?
所以,你还觉得虞朝真的存在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夏商周交通出行的论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夏商周交通出行的论文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