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老舍作品《茶馆》的深层含义?
老舍曾经说过:“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用来形容《茶馆》,非常贴切。
写于1957年的三幕话剧《茶馆》无疑是老舍在当代的杰作。
一个小小茶馆,浓缩了一个社会,包涵了各色人等。
茶馆,是社会的一角,也是旧社会的一个缩影。
进入茶馆的人多而杂,三教九流,各色人物,都为着各自的目的和需要到茶馆里来活动。小财主们吃饱了饭,无所事事,整天泡在茶馆里混日子,他们提笼架鸟、下棋聊天,逗蛐蛐玩蝈蝈,或带点小玩意儿来炫耀自己的财势。
那些背后有些靠山的恶霸、汉奸,以及他们豢养的流氓、走狗、打手们,在茶馆里寻泄闹事、敲诈勒索。也有挣扎在死亡线上的下层百姓,进出于茶馆为了活命而奔走,有代写书信的、有相面算卦的、有卖耳勺的,有挨街挨桌乞讨、卖儿卖女的……
裕泰茶馆掌柜王利发,父亲早亡,20多岁就独立经营。他精明能干,有点自私,但心眼不坏,为了维持一家生活,一辈子小心谨慎,到处请安、作揖、说好话,谁也不敢得罪。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茶馆每况愈下,无论他怎样努力挣扎,也无法摆脱越来越穷的困境,直至家破人亡,他被逼上吊了。
茶馆的房主,民族资本家钱二爷,在戊戌***失败后,仍坚持要走维新的路,他把自己的房地产全部卖掉,筹集资金开工厂,搞实业救国;奔波了40多年,最后以失败告终。
有爱国心有正义感的常四爷说了句“大清国要完”,被在茶馆里专门监视茶客言行的特务押到衙门,吃了一年多官司,把家业耗光当尽,最后不得不靠卖花生豆为生。
剧终是一个寓意深刻的场面:三位老人:当了一辈子顺民的老掌柜、破产的民族资本家秦二爷和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常四爷,在茶馆里最后一次会面了,他们互相倾诉着人世的沧桑,一边自我嘲讽,激怒的咒骂;一边撒起纸钱,为自己祭奠。
一个茶馆,三个主要人物,折射了19世纪末期半个世纪中国的历史变迁。
a、茶馆儿首先是具有相当时间跨度的“历史概括”。
《茶馆》只有三幕戏,却集中地反映了十九世纪的三个历史时代:①清朝末年1898年初秋、②袁世凯死后的军阀混战的国民初年、③上个世纪40年代抗战结束、内战爆发前夕。
通过北京的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在这三个不同时代发生的形形******,深刻地揭示了半个世纪的时代变迁,作者以冷峻、雄劲的现实主义笔触,以冷讽热嘲的严肃态度,无情揭露旧的社会,揭示出三个旧时代无可挽回的历史命运。
b、三幕话剧容纳了70多个栩栩如生的各类人物,成功地塑造了代表三个时代、三种类型的典型人物:
①,出精明能干又“见谁都请安、作揖“的王掌柜,
②、性格耿直,“一辈子不服软”的奇人常四爷,
③、办工厂,开银号,雄心勃勃的秦仲义。
身份不同,个性鲜明。
可到头来,最终都是走投无路,为自己祭奠,送葬。“我可没有做过缺德事、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不叫我活着呢?”
这一声声呐喊,一声声困惑,无不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那种民众叫冤无门、走投无路的悲凉情绪和凄惨命运。
c、老舍的《茶馆》***用了新的戏剧结构方式。
《茶馆》没有***用当时话剧常见的“中心情节和贯穿全剧冲突”的结构形式。而是***用了“图卷戏”或“三组风俗画”的创新形式:没有一条贯穿全剧的剧中情节,而是用三幕戏反映了三个时代。这一切都显示出作者老舍对旧中国社会的深刻认识和出色的艺术表现能力
d、茶馆比任何一部戏都更充分的体现了老舍的幽默艺术风格,他的语言精炼,富有浓厚的北京地方特色。
茶馆标志着老舍得话剧创作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他受到国内外观众和评论家的一致好评。
茶馆是三流九教会面之处。容纳各种各样的人物。一个小茶馆就是一个社会。主要是批判当时社会的黑暗,通过人物描写,表达爱国情怀,还有对现实的讽刺,从侧面反映人物变迁,社会变迁。
《茶馆》这部作品,通过茶馆布局和陈列,由古朴到新式再到简陋的变化,向读者昭示了茶馆在特定历史时期中的时代特征和文化特征。
揭示了当时的军阀专制。通过一个个人物的出现,逐步展开,分别由一些故事组合而成。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小故事,它们之间彼此都是独立存在的,逐步渗透出当时的政治。看似不谈国事,实则就是在揭露军阀专制下人们的苦难,百姓没有发言权,听之任之,进一步阐释了******的残酷无情。
揭发了帝国主义的可耻。通过形象逼真的语言表达,对当时的环境和人们的愚昧进行了描述,看似在说普通百姓,实则是在讽刺帝国主义对中国武力侵略,更暴露出精神上身体上的摧残。
揭开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无知。老舍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对时代性,地方特色等进行了人物形象的逼真描述,映衬出当时的特色,少年得志、救国心切的秦二爷,无法与大家融入其中,盲目乐观变得无能为力,又痛苦不堪满腹委屈,最后以悲剧的结局揭开了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命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成都美食暗探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成都美食暗探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